两位老机械工程师的机械学习看法
文章出处:汉德保(HDB MOTOR)电机 人气:2639发表时间:2020-08-25
第一位老机械工程师:我是东汽装备公司92年退休高工。50年抗美援朝从武昌高级工业学校参加军事干校,51年12月毕业于空军第三航校(中专),52.1~53.7任空七师米格飞机机械师,53.8~58.3任空军八航校飞机系 “飞机构造与强度”教员(大专)。58年3月转业至黑龙江铁道兵农垦总局垦荒27载。其中,74年~85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科研所期间,专门从事农田挖沟与清淤研制工作,由我主持经十年三轮样机研制的《ZQK-130自走式清淤开沟机》,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主机配套研制的ZQM5L-5.0球塞型车轮液压马达获农垦部一等科技成果奖。遗憾的是这项引进创新成果未能转化成商品,虽游说12载未能如愿!85年10月自荐调入原二汽机动处设计科液压组任工程师,其目的是提高我在大型汽车制造厂设计及工艺水平,为它日有机会再来设计挖沟机打下基础。92年退休后参加了DOS与CAD学习班。
说在前头,从简介可知,我这一辈子走南撞北数十年只能算是一位杂家,当过飞机机械师和飞机构造与强度教员、修过拖拉机和汽车,后又从事科研与汽车非标设备设计工作,还获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职务发明),但都未转让出去……一句话,知识面较广、但那一门都不精。我今天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随时插话、提问题或辩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我上下求索历程55年,其道路坎坷不平。深深感到,一个人来到这上世界能否求索成功?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那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才能实现。 我认为成功条件是不是应该具备下面条件呢?成功=基因+适应环境能力+勤奋+运气 基因或称天赋—这是爹妈给的,其实在人类基因库里每个人都有他天赋高的部分,但各有差异,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她!美国一位著名作家曾说(大意),“……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长,并且在他一生中都是在拼命表现它、发挥它!…… ” 适应环境能力—“一个物种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将被淘汰!”(达尔文进化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善于适应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考上大专学子们,目前优势是处在东汽专业厂“包围”之中,因此应抓紧抓好学习。 我认为最现实办法还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了本领不怕没饭吃,车到山前必有路! 勤奋—四年学习时光转眼即逝,这是人生最关键时刻!抓紧啊!
1、应学好基础课数学、力学、理化、英语和计算机。对于计算机来说应打下编程及CAD设计坚实基础,而不是沉迷于QQ!(它将耗费你大部分精力,当你进入社会而找不到工作时,你会悔恨终生!) 2、在你选择攻读专业时,应注重学习方法,那就是敢于向经典、权威冲刺
2 而不是“存盘”。这也是发挥你自身特长最佳时机! 运气—《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有条件的,那就看你的运气如何? 我们都是学习后到工厂工作的,所碰到的到处都是引进机械,特别是汽车,几乎都是合资!你想在汽车制造厂占一席之地,最现实还是攻读通用机械吧!在机械设计行业当一名“杂家”设计师,或许你步入社会运气会好一些(纯属我个人观点,供参考)。 汽院最大优势是处在东汽专业厂
“包围之中”,这是最好机遇,别错失良机啊!三、用几个实例来解说我的设计观和方法,那就是要敢于自主创新,而不是盲目仿制。纯属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二位老机械工程师:另外一位老者的看法,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说在前头,从简介可知,我这一辈子走南撞北数十年只能算是一位杂家,当过飞机机械师和飞机构造与强度教员、修过拖拉机和汽车,后又从事科研与汽车非标设备设计工作,还获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职务发明),但都未转让出去……一句话,知识面较广、但那一门都不精。我今天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随时插话、提问题或辩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我上下求索历程55年,其道路坎坷不平。深深感到,一个人来到这上世界能否求索成功?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那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才能实现。 我认为成功条件是不是应该具备下面条件呢?成功=基因+适应环境能力+勤奋+运气 基因或称天赋—这是爹妈给的,其实在人类基因库里每个人都有他天赋高的部分,但各有差异,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她!美国一位著名作家曾说(大意),“……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长,并且在他一生中都是在拼命表现它、发挥它!…… ” 适应环境能力—“一个物种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将被淘汰!”(达尔文进化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善于适应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考上大专学子们,目前优势是处在东汽专业厂“包围”之中,因此应抓紧抓好学习。 我认为最现实办法还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了本领不怕没饭吃,车到山前必有路! 勤奋—四年学习时光转眼即逝,这是人生最关键时刻!抓紧啊!
1、应学好基础课数学、力学、理化、英语和计算机。对于计算机来说应打下编程及CAD设计坚实基础,而不是沉迷于QQ!(它将耗费你大部分精力,当你进入社会而找不到工作时,你会悔恨终生!) 2、在你选择攻读专业时,应注重学习方法,那就是敢于向经典、权威冲刺
2 而不是“存盘”。这也是发挥你自身特长最佳时机! 运气—《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有条件的,那就看你的运气如何? 我们都是学习后到工厂工作的,所碰到的到处都是引进机械,特别是汽车,几乎都是合资!你想在汽车制造厂占一席之地,最现实还是攻读通用机械吧!在机械设计行业当一名“杂家”设计师,或许你步入社会运气会好一些(纯属我个人观点,供参考)。 汽院最大优势是处在东汽专业厂
“包围之中”,这是最好机遇,别错失良机啊!三、用几个实例来解说我的设计观和方法,那就是要敢于自主创新,而不是盲目仿制。纯属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二位老机械工程师:另外一位老者的看法,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此文关键词:
同类文章排行
- 开环步进电机与闭环步进电机的区别
- 矢量图格式有哪些?矢量图是什么?
-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一)
- 步进电机品牌厂家排行榜2022年【前十名】
- 无刷电机发明人李红涛---无刷电机之父
- 步进驱动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和解决办法(二)
- 步进电机的参数有哪些?
-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三种基本驱动模式
- 直流无刷电机除了在额定电压外,能否在其他电压下运行?
- 汉德保步进电机主要外径规格
最新资讯文章
- 57步进电机参数,57mm二相开环步进电机选型
- 步进电机带刹车,抱闸步进电机的优势特点
- 力矩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算,精心整理值得收藏
- 1000线闭环步进电机和2500线闭环步进电机的区别和选型
- 工业级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整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 三差分通道的42闭环步进电机,你了解多少?
- 了解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才能正确选择步进电机
- 丝杆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区别,主要在这两点
-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 步进电机选型看这些,小白也能懂
- 关于二相步进电机,从5个方面给你讲清楚
- ZPS115行星减速机
- ZSPLF90行星减速机
- ZSPLF60行星减速机选型
- 转角输出ZPS42行星减速机选型
- SPLF120行星减速机的选型
- SPLF90伺服行星减速机选型
- SPLF60伺服行星减速机的特点和选型介绍
- PS42行星减速机的特点和选型介绍
- 方形输出的PLF60行星减速机